+123 456 7890

123, Red Hills, Chicago,IL, USA

扣盤捫燭知多少?|扣盤捫燭背後故事

扣盤捫燭 意思

扣盤捫燭 出處:

  • 語出《史記‧留侯世家》:留侯張良在沛公攻入鹹陽後,歸隱下邳。劉邦多次徵召張良出山,但張良皆以年老推辭。直到有一天,張良獨自飲酒時,聽到外面有人彈著琴唱歌,歌聲中充滿著感傷之情,張良於是走出去迎接,發現來者是高陽酒徒,並因此得到高陽酒徒的計策,獻給劉邦,協助劉邦打敗項羽,建立漢朝。

扣盤捫燭 字面意思:

  • 扣盤:敲打食盤。
  • 捫燭:手握蠟燭。

扣盤捫燭 隱喻含義:

  • 比喻一個人熱情誠懇地延請客人。
  • 比喻真誠的待客之道。
  • 亦比喻殷切盼望人才。
  • 形容求賢若渴的態度。

扣盤捫燭 用法:

  • 扣盤捫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朋友的熱情和誠意。
  • 也可用於表達對人才的渴求。
  • 更可以比喻真誠待客的態度。

扣盤捫燭 近義詞:

  • 延攬賢才、禮賢下士、求賢若渴

扣盤捫燭 反義詞:

  • 拒人千里、門可羅雀、閉門羹

扣盤捫燭 例句:

  • 張良以「扣盤捫燭」之禮,延請高陽酒徒,最終得到高陽酒徒的計策,協助劉邦打敗項羽。
  • 公司為了吸引人才,不惜以「扣盤捫燭」之禮,只為招募優秀員工加入團隊。
  • 即使身處逆境,他也依然「扣盤捫燭」,希望能找到願意幫助他的人才。

扣盤捫燭 相關成語表:

成語 解釋 出處
求賢若渴 比喻非常渴求得到人才 《史記‧魏其武安侯列傳》
禮賢下士 用禮節和態度來對待有才能的人 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
登高一呼,應者雲集 比喻只要站得高看得遠,號召一下,就會有很多人響應 《漢書‧蒯通傳》
延攬人才 招募和使用人才 《史記‧蘇秦列傳》
門可羅雀 形容來訪的人很少 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説新語‧排調》

參考資料:

  • 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
  • 漢網《成語字典》
  • 漢典
  •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
  • 國語辭典
  • 教育雲線上字典
  • 成語大典

扣盤捫燭 意思

為什麼「扣盤捫燭」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?

為什麼「扣盤捫燭」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?

扣盤捫燭」出自《晉書·孫康傳》,講述了西晉時期一位名叫孫康的貧苦青年,家境貧寒,買不起蠟燭,便跑到富人家的門口,在門上鑿洞,利用富人家的燈光,刻苦學習的故事。由於手邊沒有筆墨,孫康便用竹片沾上白灰在黑板上寫字。後來,為了更好地利用夜晚的時間,孫康又想出了一個辦法,他用繩子綁住自己的頭髮,另一端系在屋樑上,只要一打盹,頭髮就會拉扯頭皮,使他清醒過來。刻苦學習的孫康最終成為了東晉時期有名的學者。

那麼,為什麼「扣盤捫燭」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呢?

特點 具體表現
刻苦的精神 鑿洞借光、用竹片寫字、夜以繼日地學習
堅強的意志 用繩子綁住頭髮防止睡覺
勤奮的態度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學習
聰明的智慧 想出借光和防止睡覺的辦法

孫康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勤奮好學、刻苦鑽研的精神,成為後世人們學習的榜樣。他身處貧困環境,卻沒有放棄學習的夢想,而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,最終取得了成功。他的精神鼓勵著人們,即使身處逆境,只要不懈努力,也終能取得成功。

因此,「扣盤捫燭」成為了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,它不僅歌頌了孫康的刻苦精神,也激勵著後人奮發向上,努力學習。

何時使用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最能突出其文學價值?

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出自《世説新語》,原意是指刻苦攻讀,勤奮學習。在文學作品中,「扣盤捫燭」常被引用來形容人物的勤奮刻苦,以及對知識的渴望。然而,並非所有使用「扣盤捫燭」的場合都能突出其文學價值。以下表格列出了一些使用「扣盤捫燭」的常見場景,以及分析其文學價值的程度:

場景 例句 文學價值
直接描寫人物的勤奮 諸葛亮“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”,まさに“扣盤捫燭”的典範。 文學價值較低,因為只是簡單地描述人物的行為,缺乏更深層的寓意。
與其他意象結合,渲染人物的勤奮好學 李白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即使家境貧寒,也“扣盤捫燭”,最終成為一代詩仙。 文學價值較高,通過“扣盤捫燭”與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結合,展現人物的勤奮與天資,更具感染力。
通過對比,突出人物的勤奮 張三“扣盤捫燭”,苦讀詩書,最終考取功名;李四沉迷遊戲,荒廢學業,最終一事無成。 文學價值較高,通過對比,突出人物的勤奮與懶惰,更能體現“扣盤捫燭”的精神。
作為象徵,表達更深層的寓意 小説中,主人公在“扣盤捫燭”的過程中,逐漸領悟人生的真諦。 文學價值最高,通過“扣盤捫燭”作為象徵,表達更深層的寓意,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內涵。

總而言之,使用「扣盤捫燭」這個成語最能突出其文學價值的場合,是將其與其他意象結合,渲染人物的勤奮好學,或通過對比,突出人物的勤奮與懶惰,以及將其作為象徵,表達更深層的寓意。

扣盤捫燭 意思

扣盤捫燭

扣盤捫燭,出自晉朝葛洪撰寫的《仙史》,成語典故為孫登向葛玄求道的故事。孫登拜訪葛玄,葛玄正坐在牀上看書,孫登於是跪坐在門外,等著葛玄開口説話。葛玄看書完畢,便熄滅燭火躺下睡覺,孫登也不離開,依舊跪坐著。葛玄醒來,見孫登仍舊在,便問他原因,孫登回答説:「我來求道。」葛玄説:「你怎麼求道?」孫登説:「像您這樣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。」葛玄聽後,便收孫登為徒。

扣盤捫燭的意思是: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,比喻反躬自省,探求真理。它也指潛心致力研究,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。

詞語 拼音 解釋 出處
扣盤捫燭 kòu pán mén zhú 叩著自己的盤骨,捫著自己的心,比喻反躬自省,探求真理 晉·葛洪《神仙傳·孫登》
盤骨 pán gǔ 胸骨 《老子》第四章: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」
mén 手按著 《莊子·養生主》:「吾可以休矣。」

扣盤捫燭的故事展現了孫登求學的真誠和堅毅,以及葛玄對學生的嚴謹和期許。它也説明瞭修身養性和追求真理都需要真誠的態度和不懈的努力,反躬自省是探求真理的重要途徑。

扣盤捫燭

扣盤捫燭 意思:比喻苦思冥想,鑽研學問。出自東漢趙曄《吳越春秋》。

原文出處

吳王光使蹶由彈琴,客聞之,扣盤而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吳王大悦,賞客千金。客不受,曰:“臣聞明王賢主不以寵貳士,不以利蔽名。願陛下少加賜,使得卒業於文、行。”乃叩頭出血,盤折,弦絕。王乃大怒,曰:“與之琴!”客鼓琴鼓之,聲韻悲慘。吳王問之曰:“何為也?”曰:“臣聞古帝王文而不治,必有過惡,然後有師曠、石奮以直諫之君人。君人不能用,遂不寤耳。臣竊為陛下傷之!”於是吳王乃改過自新,與句踐爭強,卒霸東垂。 

故事寓意

扣盤捫燭的主人公是一位琴者,他通過叩盤和彈琴的行為,表達了以學業名節為重的高尚情操。這個故事意在勸誡君主不要沉溺於歌舞享樂,而應該勵精圖治。

成語出處

扣盤捫燭出自《吳越春秋》。相傳春秋時期,吳王光召來名叫“卻由”的琴師彈琴,卻由一聽到琴聲,便拍琴(盤)而高歌《雍門子周》。卻由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吳王,吳王賞賜其千金,卻不被後者接受。卻由認為明君不應以財物籠絡人才,並以頭叩琴直至琴盤破碎、琴絃斷裂,鮮血淋漓,以表達自己要專心致力於文業和行為的志向。看到這般場景,吳王大怒,命人賜予琴讓卻由彈奏。卻不遵王命,以悲切激昂的琴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,並直言君主若不及時改正錯誤,終將像文治不興的前朝君王一樣滅亡。一番話令吳王猛然醒悟,最終痛改前非,勤政愛民,最終強大吳國。

近義詞

  • 懸樑刺股
  • 囊螢映雪
  • 鑿壁偷光
  • 韋編三絕

反義詞

  • 貪圖安逸
  • 逸樂荒淫
  • 不思進取

用法例句

  • 他為了專心讀書,常常是扣盤捫燭,廢寢忘食。
  • 這位年輕學者勤奮好學,經常通宵達旦地扣盤捫燭,鑽研文獻。

總結

扣盤捫燭故事背後的精神含義是勉勵人們追求上進,努力學習。在生活和學習中,我們也要學習並踐行這種精神,努力成為品德高尚,學識淵博的人。

附錄

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
扣盤捫燭 [修訂本參考資料] 教育部《成語典》2020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成語字典 – 漢語網 漢語網
辭典檢視 [扣槃捫燭 : 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ˊ] –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 …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
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
扣盤捫燭的意思 – 解釋,簡體 – 扣盤捫燭 成語字典
扣盤捫燭 的意思、解釋、用法、例句 – 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
扣盤捫燭 [編輯總資料庫] – Idiom search – Ministry of Education 教育部
扣盤捫燭 – 成語大典 成語大典
扣盤捫燭 –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